截至8月31日,A股2012年中期业绩报告全部披露完毕。中报披露过程中,各大研究机构已经多次发布报告调低了今年中期业绩的预期,如今来看,这样的“预防针”确实有必要 金融业净利润领跑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A股今年上半年的走势已经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 同花顺(17.460,0.00,0.00%)统计显示,在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上半年增加252家的情况下,201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1.6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7%;实现净利润1.08万亿元,同比微跌0.45%,较2011年上半年24%的增速明显下滑。 分板块来看,今年上半年,主板公司实现净利润1.02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表现不佳,分别实现净利润484.53亿元和119.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跌11.3%和1.6%。这也使得深市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表现要略弱于沪市上市公司。 分析人士表示,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主板市场蓝筹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之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更强。 值得注意的是,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额最高的前20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额之和,占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比例达到68.09%,集中度大幅上升,2011年年报时这一数字为61.98%。其中,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工商银行(3.82,0.00,0.00%)、建设银行(4.02,0.00,0.00%)和农业银行(2.48,0.00,0.00%),银行业在这份名单中占据11席。中国平安(38.85,0.00,0.00%)、中国人寿(17.84,0.00,0.00%)也入选。排名前20位的公司名单中,金融服务业占据13席。此外,中国石油(8.81,0.00,0.00%)、中国石化(6.04,0.00,0.00%)、中国建筑(3.03,0.00,0.00%)、中国神华(21.45,0.00,0.00%)等企业也纷纷入榜。 如果剔除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缩减为4808.78亿元,同比下滑15.03%。 消费行业表现亮眼 由于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经历较为复杂的变化,A股各行业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从行业角度来看,23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金融服务、采掘业、交运设备、建筑建材和化工,5个行业合计净利润规模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78.5%。不过,净利润合计规模超过千亿的行业只有金融服务和采掘业。 从盈利情况来看,23个行业中,今年上半年仅有食品饮料、餐饮旅游、金融服务、家用电器、信息服务、房地产等6个行业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正。其中,食品饮料和餐饮服务的表现最为突出,增长率分别达到38.1%和21.84%。 而在其余17个行业中,业绩下滑最为严重的是黑色金属,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37.7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业绩大幅下滑76.7%。此外,综合、有色金属、化工等三大行业的净利润降幅在40%以上。 “消费行业是今年上半年各大机构的主流配置,这也是出于业绩的考虑。”杭州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过,下半年以来,消费先行指标也出现不乐观的情况,再加上“黑天鹅”事件的影响,这些板块的表现超越上半年的可能性并不大。而钢铁、有色这类行业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强弱成正比,在全球经济没有转好迹象之前,也很难有更乐观的表现。 业绩变脸潜藏危机 在整体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同时,亏损的上市公司比例也在扩大。已经公布上半年业绩的2453家上市公司中,亏损的上市公司有335家,占比为13.66%,高于去年的9.47%。其中,亏损金额最大的前五家公司分别是中国远洋(3.89,0.00,0.00%)、中国铝业(5.16,0.00,0.00%)、鞍钢股份(3.54,0.00,0.00%)、马钢股份(1.89,0.00,0.00%)、安阳钢铁(2.21,0.00,0.00%)。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变脸公司数量也在增加。今年上半年共有138家公司登陆A股,有可比数据的133家公司中,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达到37家,占比接近三成。其中,跌幅超过50%的公司有6家,分别为珈伟股份(8.160,0.00,0.00%)、隆基股份(6.52,0.00,0.00%)、温州宏丰(15.470,0.00,0.00%)、百隆东方(8.39,0.00,0.00%)、西部证券(12.93,0.00,0.00%)和康达新材(10.93,0.00,0.00%)。 今年5月登陆创业板的珈伟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94.21%,登上中报业绩“变脸王”的宝座。该公司的保荐人为国泰君安。 在这些业绩变脸的次新股中,创业板有16家公司上榜,占比达43.24%,其中,温州宏丰、麦捷科技、旋极信息(29.130,0.00,0.00%)、天山生物(12.100,0.00,0.00%)、科恒股份(44.650,0.00,0.00%)、中际装备(16.370,0.00,0.00%)、吴通通讯(13.130,0.00,0.00%)等7家公司上市之前,《国际金融报》曾对其成长性等问题提出过质疑。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项目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宏观经济不景气,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已经有所预期。监管部门已经作出相应措施,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书中对可能出现的业绩波动进行充分披露,因此,投资者应该有所预期。 不过,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但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变化如此之大,不能将其视为常态。公司在上市前的业绩真实性和上市后财务是否规范需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