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木地板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
强化复合地板竹地板软木地板

珠江投资房地产大滑坡陷裁员风波

2012-09-06地板行业网

  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聪明人则会趁着潮水还在,轻松上岸。   近日,一则关于“南方某中型房企撤退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陆续有报道称,某知名房企“自杀”,决心撤出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型资金运作,出现遣散千名员工、裁员赔偿额上限3万、不接受裁员就必须降薪等现象。   8月23日,香港媒体“点名”称该事件的主角正是昔日地产巨头朱孟依旗下的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珠江投资”)。   尽管珠江投资进行了辟谣,但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风声鹤唳的背景下,疑问反而更多。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珠江投资内部获悉,其房地产事业部部分员工确实已被解雇,且裁员事件至今仍在继续。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末靠房地产开发起家的朱孟依三兄弟,共同经历了房地产行业的多次高低起伏,时至今日,整个家族的产业重心已远离房地产业,继而转向了能赚钱的矿产、金融等领域。事实上,随着楼市调控的逐步深入,开发商资金链持续紧张,房地产业务需要寻找新的“血液”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一位曾在珠江投资、合生创展任职的管理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与2008年的裁员、减薪不同,珠江投资近年来一直逐步壮大除房地产外的其他业务,整盘棋局中,房地产已经不是倚重的中心,今年的裁员只是转型中的一环,是临门一脚。”   裁员风波   “这根本不是安排,就是裁员。”   在珠江投资总部工作多年的员工李霞(化名)是公司本轮“大规模裁员”中的一员,作为该公司房地产业务主力,她向本报记者谈起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提出解雇方案的情景时,情绪十分激动地说:“我至今仍没有签协议,目前公司说给我另安排工作,我自己都还没想好。”   据李霞描述,公司称要安排他们到朱老板另外的公司工作,但工作内容暂未确定。而如果对公司的要求不满意,有三个方案可让员工选择:一是自动离职;二是选择待岗,但每月只领1300元工资;三是公司辞退,签署协议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赔偿。   据该公司项目部已被解雇的员工林胜(化名)向本报记者描述,李霞口中的方案已经是公司“待遇”最好的一种了,他所在部门的员工只按辞退赔偿。对于“公司对内坚称这不是裁员,并要求员工保密”的做法,林胜和李霞均认为这肯定是变相裁员。   王宁(化名)也是珠江投资房地产开发业务核心部门的员工,已被迫签约离职的他正等待9月中旬发放的赔偿金。谈及裁员,王宁显得十分无奈:“裁员一事在公司里早已经不是新闻了。”   对此,卷入漩涡中的珠江投资立马发表声明称,“大规模裁员”等属不实传言,并指1992年至今,房地产业务一直是珠江投资的主业,今年公司地产方面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有高达20%的增长,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仍有良性的增长空间,公司有多年的发展基础,没有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可能。   但记者采访多位珠江投资员工了解到的信息,除了证实裁员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之外,更得知该公司裁员前夜的征兆。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就预感到公司会走到这一步。”之所以有这种预料,王宁介绍称,“公司近一年以来的销售十分差,在今年的‘五一’期间,公司甚至安排了多个员工去新开盘的楼盘‘提人气’。另外,公司目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其它业务上。”   有报道称,珠江投资位于广州的某个项目今年只销售了十几套房,销售额还不足以支付项目员工的工资,甚至有部分项目陷入了停滞封盘状态。   地产航母转型   记者登录珠江投资官网看到,时至今日,仍显示房地产开发是其主业。实际上,这已成了不太赚钱的主业。   朱孟依旗下另一家公司合生创展曾被王石形容为“地产航母”,其净利润在2010年达到59亿港元的高峰后,出现了大滑坡,在2011年只录得14.3亿港元,跌回公司2006年的盈利水平。   合生创展似乎对此下滑并不十分在意,在刚刚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除了下调年度销售目标外,合生创展称寄希望“投资建设的投资物业体量会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对现金流有10%-20%左右的贡献度”。   近日,穆迪等机构质疑合生创展偿还债务的能力,事实上,即使在合生创展早前选择出售金隅股份(5.30,-0.01,-0.19%)补充现金流外,该公司还有其他短期债务需要在未来12个月再融资,总计人民币111亿元。可见,朱氏公司转型房地产金融正恰好符合合生创展所需。而在房地产领域,合生创展近年来已经逐渐远离了开发住宅市场,而是偏向产业地产和商业地产发展。   实际上,楼市调控之下,销售业绩不佳只是朱孟依“远离”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催化剂。   “珠江投资在其他领域赚的钱不比房地产少,利润对比也更有优势,且更具有战略意义。”在上述管理人士看来,相对于房地产行业利润空间逐渐缩减的趋势,能够进入垄断行业,是珠江投资有底气偏离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该公司官网预计,仅是路桥、电力和煤炭三大板块,在未来10年内,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35亿元,年利润达到84亿元。   而珠江投资只是众多涉矿房企中的一家。早前一家房地产研究机构发布的《全国房企多元化经营调研评估报告》显示,通过对沪深主业为房地产业的132家上市公司多元化扩张的调研发现,中天城投(6.38,0.01,0.16%)、中润投资、鼎立股份(12.38,0.05,0.41%)、华业地产(3.24,0.00,0.00%)等20余家房企已经或即将涉足矿业,占到整个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总数的近1/6。   就在一年前,珠江投资的战略触角伸向了鄂尔多斯(8.25,0.01,0.12%)。“珠投与当地政府、龙头企业进行交流,开发建房已不是公司最主要的目的,现在房地产项目也只是一座桥梁,与当地进行矿产等其他资源合作才是重点。”珠江投资华北公司一位参与该合作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除了涉矿、基建以外,“壮大金融势力,也是朱孟依及其兄弟转型的题中之义。”一位接近朱氏兄弟的人士曾向记者介绍。   三兄弟抱团   珠江投资并不是孤立的个案,该公司的举动之所以引发业界对朱氏三兄弟发展谋略的猜想,除了因为朱孟依已经安排自己的儿子学习接管该公司这一家族背景外,更重要的是,在朱氏三兄弟事业王国的每个发展阶段中,珠江投资所扮演的角色均可以映射三兄弟的转向,这次也不例外。   朱孟依1992年在香港创办合生创展,由于除了投标及投地外,合生创展没有在内地独资开发房地产的资格,朱孟依才在广州成立了珠江投资,作为其拓展内地房地产开发的臂膀。   多年以来,珠江投资除了协助合生创展,以及朱孟依大哥朱拉伊旗下的新南方集团、三弟朱庆依的珠光集团联手开发房地产项目外,更将其作为资本运作的平台,为兄弟公司其他业务发展所需的资金周转腾挪空间。   “相互抵押资产,兄弟间哪边需要支持,拥有足够资产的珠投就入资,可见实业逐步发展成其扩大产值的一步棋。”上述管理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   珠江投资作为先锋带路的同时,朱氏兄弟的王国也开始转向。   朱拉伊的新南方集团跨行业发展在2000年便已开始,除了早年起家的建筑行业,该集团的重心已经向医药、健康产业,以及贸易方向发展。朱拉伊与朱庆依的珠光集团还合作成立了广州养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携手进军新疆能源产业,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等多元项目合作。   “他们三兄弟的王国已经不再追求销售额数字,转向优质项目的长期开发。”上述接触朱氏兄弟的人士分析,“金融转型,是他们争取的另一板块。”   据了解,朱氏三兄弟很早便开始介入金融领域,以入股广州农商行一事为例,以朱拉伊为主的朱氏三兄弟便通过新南方集团以及其他公司所占的股份,成为该银行第三大股东。而包括珠江投资、新南方集团等多家朱氏家族公司,则共同拥有广东省首家获批的本土寿险公司珠江人寿60%的股权。   “其实金融的投入,一直是三兄弟致力发展的,但是中间也有诸多曲折,可是他们的方向仍未变,金融的助力才让其他实业发展加速。”接近珠江投资的人士认为,珠江投资转行做资本运作、风险投资、房地产金融并不一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