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14日召开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首要任务,严防信用违约风险、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严管外部风险传染。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监管者会重兵防守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集群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风险,严管理财产品及跨业合作业务,严防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渗透。 严防信用违约风险 重兵防守平台、房地产等贷款风险 随着银行业规模扩大、业务增多,当前经济形势下各类潜在风险都可能累积增大。 银监会强调,对平台贷款风险,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房地产贷款风险,落实差别化房贷要求,加强名单制管理和压力测试;加强监测企业集群风险,分门别类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对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坚持有保有压,确保风险可控。 专家认为,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集群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总共达三四十万亿元之多,集中度高、影响面大,今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因此监管者重兵防守,分类施策。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微博]说,现在银行体系外资金影响大,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例,过去从银行贷款,现在转移通过信托产品等新的方式投融资,一些信托公司可能出现刚性兑付,监管者强调严守风险底线非常重要、非常及时。 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 严格监管理财等业务 银监会强调,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禁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 专家认为,近年来,银行新兴业务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风险苗头,特别是理财、代付和各类跨业合作业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说,理财产品往往是和其他产品相结合的,从理财产品吸收资金到用出去时间很长,中间存在一些不规范、不透明,可能进入一些明令禁止的领域,存在较大风险,监管层因此须加大监管力度。 郭田勇说,虽然理财产品是一种投资,但应该以稳健为主,毕竟多是银行存款人转移过来的,体现存款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赖,因此对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要严格监管,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尤其要提示风险。 严管外部风险传染 严防民间融资等风险渗透 银监会强调,重点防范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渗透;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员工参与民间融资;禁止银行客户转借贷款资金。 “民间借贷风险,去年在温州、鄂尔多斯(8.74,-0.04,-0.46%)等地表现得比较厉害,今年可能会继续,监管层预计会出台更明确的监管措施。”赵锡军说。 郭田勇说,对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的监管方式要做探讨,比如网络借贷、民间集资,不排除很多资金是从银行融资的,拿信贷资金谋取利差,一旦出问题风险会传导到银行业,因此要加强监测,严防银行资金被转手导入民间借贷市场。 一行三会定调2013细化风控监管新路线图亮相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24日表示,2013年可能是保险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行业的首要任务是“稳增长”,以应对改善行业经营效益的难度加大。不过,去年出台的投资新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望在今年释放成效。 “去年保险业务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险资平均收益率多年低于五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项俊波24日在保监会2013年工作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受投资收益不高、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改善行业经营效益的难度加大。 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8908亿元,同比仅增长2.4%。 在外部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保险业自身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销售模式面临困境等诸多问题。 保监会表示,2013年要牢牢守住风险底线,除了寿险满期支付和退保风险,还将重点关注资金运用、偿付能力不达标、非寿险投资等风险。 尽管稳增长、防风险难度加大,但项俊波表示相信,“未来10到20年仍是保险业发展战略机遇期”,去年出台的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税延试点方案、投资新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在今年释放成效。 “是否能把握发展机遇期,就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外部环境复杂和行业经营困难,倒逼保险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项俊波说。 面对改革机遇期,保监会提出将以“不回避矛盾”的态度,发力解决产品定价机制、争取政策支持等“深层次矛盾”。 “交强险长期亏损问题被广泛关注,是今年改革一大难点。不过,交强险对外资公司开放的成效将在今年有所显现。”项俊波表示,目前定价和监管机制已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推进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保监会还将继续争取农险补贴、巨灾保险等财政支持,及养老、医疗保险产品税收递延政策,并推动重点领域立法。“有的问题需要五年、十年才能解决,但如果我们不起步,就永远得不到解决。”项俊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