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地板品牌的集中地,珠三角地区的地板企业的现状很具有代表性。今天我们不妨以小见大,透过珠三角地板企业的现状来分析一下目前地板行业的一些情况。 房地产调控、欧美金融危机引起的国际需求疲软、内需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动、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这些数得出来的因素是导致珠三角地板产业遭遇寒冬的公认原因。那么,传言甚广的珠三角地板业“寒冬说”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产品定位决定命运 佛山地板业呈两极分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知名地板企业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目前地板行业的竞争到了空前激烈的阶段,原材料上涨,人工与房租成本有增无减,商场租金也不断增加,而市场销售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增长,还不断有新厂开工,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加剧,该公司不得不压缩生产线,等待时机再恢复。 在这样艰难的生存处境中,也不乏有部分地板企业仍然处在扩大生产、销售增长的良性态势之中。某地板企业的执行总裁刘先生告诉笔者,今年以来,该公司的多条生产线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之中,不仅在佛山有两个生产基地完全正常开工,今年上半年时还在湖北新投产了一个生产基地,生产完全正常,有时还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过快,而不得不排队发货。该公司产销前10个月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刘先生分析原因时说,主要是该公司的产品市场对路,以开发生产市场广泛需要的环保型地板为主,聘请了明星代言,同时在今年9月的东莞、广州、上海的全国大型家居展览会上,主动出击,提高知名度,在逆市中寻找到新的商机。 企业留不住人 “劳工荒”现象明显 “我们厂今年一直都缺工。”在某地板企业从事行政人事工作的小李告诉笔者,周围几家地板厂这几年的经营情况一直都很稳定,并不缺订单。反倒是员工的流失率过高让人头疼,很多工人做了几个月就走人,厂里常常招不够人手。 “东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一直在涨,但厂里的地板出厂价却不敢在经销商面前随便提价。”大岭山镇另一家台资地板企业的业务员也在吐苦水。他所在的台资厂从大前年开始尝试参加一些国内展会寻找内销客户,但发觉内销的订单都比较零散,不利于企业大规模生产。而早期进入东莞的台资地板厂的生产线都是适应海外大批量订单生产的,转攻内销后,就面临“大脚穿小鞋”的尴尬。 大环境整体算稳定 一年50家企业生死轮回 东莞市家居协会秘书长廖先生坚持认为,现在行业内的情形比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要好,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关停倒闭潮。 “一年关停的企业和新注册的企业维持在50家左右,都属于正常范围。2008年的情形太突然,很多企业当时还没有心理准备,感觉压力特别大。经过这几年的煎熬,现在撑下来的企业心态反而习惯了。” 东莞市某家居俱乐部副秘书长余先生也认同这一观点,他所在的协会有330多家会员企业,今年以来并没有因为低迷的经济环境而出现规模缩减的情形,每年的名家居展依然展位难求。 “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企业倒闭走佬的极端现象在厚街地板行业中不多见。”余先生强调说。“一些从事定制地板业务的企业在今年的表现抢眼,接到了很多酒店工程、楼盘会所、样板房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