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产品不属于完整终端产品而属于需要加工安装的半成品,只有安装后没有问题了才是成品,所以顾客购买时非常理性,而理性的消费购买,也导致了渠道终端与建材业态的巨大落差。 渠道与业态的尴尬 这个落差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建材业态借助地产需求而大肆扩张,纷纷在一些大型住宅圈内开辟新的建材市场商圈,从而向广大建材企业频频招商,企业不进吧,怕被竞争对手抢了先,进进吧,场地租金和装修投入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第二个落差是企业或经销商的地板专卖店越开越大,越开越豪华,但建材市场的人气却每况愈下,尽管很多业态为了安稳入住企业的心而纷纷搞出各种名目的“地板节”,但这样耗费心机的节庆日,召来的只是空洞的热闹和企业或经销商为之付出的“分摊”费用。 笔者在最近几个月内,连续走访了长沙、上海、杭州和深圳广州几个城市的建材市场,发现里面的地板专卖店都是一副清冷的景象,有些经销商经营的专卖店,老板和店员干脆喝起功夫茶聊天,偶尔有一个顾客进来也没兴趣上前招呼了…… “这里只有节假日和周末人气好一点”长沙一位著名品牌的经销商告诉笔者,“但成交的顾客也很少”。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建材市场多,市场内的品牌专卖店也多,而顾客选择的余地太多……显然,地板专卖店受制于业态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品牌推广,其自身的影响力几乎微不足道。 行业需要强烈的营销刺激 从上述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地板行业已经处于一种单靠行业内企业自身无法突破的困局之中,很多企业的营销手法都走入了一种行业怪圈,即你看我,我看你,行业就看排头兵,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家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来破这个局。 与此同时,经过最近两三年的努力,行业内的一些企业已经一改往日的浮躁气息,开始在市场上大肆扩张,渠道的管理也进入深耕阶段,这些企业都已经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市场份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市场的管理以及品牌的传播理念上也有了一些进步。 另外由于环保以及国际反倾销等问题,实木地板的原材料更是日趋紧张,由此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很多无法拥有足够资源的企业将面临倒闭或者转行,行业真正的洗牌其实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关键是,在这个地板行业内,有哪家企业有这个魄力和智慧,来担当行业洗牌的重任呢?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商业发展也是如此,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局限,往往会出现一种新的力量,这时,一点外力的触发就能够引爆这种力量,以推动行业格局的巨变,这就是营销破局——一条反常规的道路——总是有一家具有战略思想的企业会起来打破整个行业的原有格局或既有秩序,勇做一个地板行业的搅局者,抢夺话语权,制订行业新秩序,从而完成企业本身的市场突围,使自身的品牌跃上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