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木地板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
强化复合地板竹地板软木地板

久盛地板交接班进入集团战略时代

2012-09-24地板行业网

27年前,张恩玖25岁,从挨家挨户收兔毛走南闯北的小商贩,到上世纪90年代投资兴业成为企业主,再到2000年工厂产销到达顶峰,他把兔毛生意做到了国内前三位。 10年前,42岁的张恩玖进入地板行业,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十年光景,他把久盛地板做成了高端实木地板行业的中国领军企业。 久盛事业下一个十年,将登上哪一座高峰?站在那座高峰上,张恩玖期待眺望怎样一番风景?十年之后,张恩玖62岁;一个花甲老人似乎难以再承诺某种伟大的结果,毕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今天的张恩玖依然精力充沛。与他的接触过程中,记者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人。他会亲自安排好记者工作中的一切所需:用哪一台电脑;指导助手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资料经他过目整理之后,他会亲手装订好,并递到记者手中;他总能第一时间看到记者的茶杯需要续水,并随手拿起开水瓶……。一位接近这个家族企业的咨询师印证了记者的判断:“对于久盛而言,张恩玖是不可或缺的。过去,久盛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张恩玖)个人创造性的工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下一个十年,久盛能否跳出原有模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却面临一个迫切的问题:去张恩玖化。时代不同了,‘人治’不可能永远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步伐。” 事实上,这个家族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访中,张恩玖反复谈到了“企业家胸怀”、“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建立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这些也是他在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当然,为一个家族企业建立起一整套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蹴而就。 过去一个月,张恩玖沉浸在幸福中。他有理由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这不仅是因为久盛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初见端倪,更因为久盛的“去张恩玖化”,可能有了最好的解决途径——张凯,他惟一的儿子,于今年7月从英国留学归来。不同于许多家族企业二代不愿接班,早在出国之前,张凯就已经决心学成回国、接班久盛事业。至少在过去5年里,他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积蓄力量。 记者此次采访久盛时,张凯上班刚满二十天。在熟悉久盛企业如何运作之前,父亲并未安排给他具体的工作。母亲对儿子的评价是,刚走出校门,还很“嫩”,太过理想化;父亲则松了一口气,儿子愿意回国接班,久盛的交接班至少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困难、挫折肯定会有,但没什么可怕的,只要肯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企业,相信一代总比一代强”。 对于交接班,张恩玖并不急于一时。他为儿子制订了一个长达五年的接班计划:三年见习,两年实习。 下一步,父亲希望张凯尽快融入企业,并进入他在久盛的第一个角色:集团副总裁,具体负责集团旗下的壁纸业务。该业务被张恩玖看作自己的“第三次创业”,这次创业中,他要为取得谢菲尔德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的儿子带来一堂最生动的MBA课程,案例就是这父子携手的“第三次创业”。 岂曰无衣,父子同袍 年过半百的张恩玖,一边感叹韶华易逝,一边为久盛传承有序、事业后继有人而欣慰。在他看来,久盛有条件着手展开接班人的培养工作;当然,这个接班人的思维首先必须符合久盛事业的既定战略。 1989年出生的张凯,见证了父亲的第二次创业。在他的成长历程中,父亲留给他最深刻的记忆是“眼光总是比别人看得更远”。“我从小看着父亲把企业一点点做大,那时,大家的发展水平普遍相差不大。在南浔当地,父亲总是第一个想到要转变的那一个。” 上世纪90年代,南浔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兔毛进出口基地。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兔毛出口行业开始萎缩,而当地产能居高不下。尽管行业发展空间顶到了“天花板”,多数依靠兔毛加工出口发家的企业仍然抱残守缺,等待行业重现景气。彼时,张恩玖发现,兔毛作为原料型的上游产品,定价权被海外下游企业控制,它们挤占了这个行业最大的利润空间;过去辛苦积累的财富要获得更大增殖,就必须舍弃原有产业这根鸡肋,努力向下游发展,寻找更大的利润空间。 2000年前后,正逢木地板行业朝阳初升,广东、上海等地相关企业纷纷树立品牌,提升知名度,“但整个行业还处于混沌状态,技术含量低,核心竞争力差,服务能力弱,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地板行业的有利条件”,张恩玖回忆说。然而,久盛作为家居企业,竟然抓住了中国经济、以及城市化进程下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这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第二次创业,成为张恩玖个人、以及久盛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完美之作。在地板行业投入巨资之后,张恩玖天生的细致、严谨,勇于创新的精神,成就了这份事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久盛建立起地板行业一流的工业园;国内首创柔韧面工艺,不断追求行业的高标准,使久盛始终站在地板行业竞争的高地;“美式原味”产品概念的成功推广,使久盛地板的高端实木形象深刻、广泛地影响了市场消费者;从掌控上游资源入手,独创“啄木鸟4D服务体系”,又以增值服务赢得消费者信赖与口碑。 如今,木地板行业经过十年的黄金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格局,“各个环节基本做到了极至,要想再有重大突破绝非易事,久盛又一次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此时的情况,与当年从兔毛行业向地板行业转型,颇有几分相似。在张恩玖看来,产业链上已经很难找到、或细分出存在更大利润空间的环节,只能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已有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家居的其他衍生行业复制久盛在地板行业的成功模式。这一次,他把目光聚焦到了壁纸行业。2011年,久盛控股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了大型壁纸生产基地,并成立了独立的销售公司,以打造“中国壁纸市场影响力品牌”的魄力,拓宽企业赢利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为久盛事业未来实现质的飞跃,不断积蓄力量。 在决定向壁纸行业寻求新的突破时,儿子张凯正在万里之外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完成他的经济学学业。为了让儿子了解公司最新的经营动态和战略调整,父子俩几乎每天都会有一次电话交流。 那时,张恩玖坚持每天早上三、四点醒来,对应的英国时间此时是晚上八、九点。起初是父亲主动找儿子交流,往往一聊就是一、两个钟头;随着张凯对企业了解加深,他开始主动寻找话题、并打电话同父亲进行交流,“从英国打电话回来,电话费至少比从国内打到英国要便宜得多”。父子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也让张恩玖常有意外之喜,他逐渐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通完电话后,把这天与儿子交流的重点、思考的成果记录下来,“我通常睡的比较早,早上醒来时头脑最清醒,他那时也在黄昏时间,这样的交流往往效率很高,当然这首先不是技术层面上的,而是对人的精神面貌有很积极的影响”。 经过这样两年多的交流,张凯不但熟悉了久盛事业的发展动态,并且在战略上开始了独立的思考。 张恩玖1977年高中毕业时,他几乎没有选择,只能回到农村,开始为改变贫困而奋斗。2009年,儿子张凯从杭州学军中学高中毕业,他来到英国——这个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求学。对于接受了几乎是最好的教育的儿子,张恩玖充满期待,“作为第一代企业创业者,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循。他(张凯)学的是理论,先进的管理经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这些理论是欧洲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百多年企业发展积累的结晶。我们中国企业毕竟只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完全可以用他们的理论指导我们企业的实践。这可以看作是高屋建瓴,相信能够比我看的更透,更清楚久盛未来发展的方向,并科学地制订我们的发展战略”。 同样在二十四、五岁开始创业,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张凯显得更加信心满满,“与一代企业家相比,二代接班人的最大优势是:我们接受了系统性的教育。这使我们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原有经验的束缚,可以更自信地把一套新的管理模式,以全新的方式改造我们的企业”。父子俩都认为,久盛经历两次创业,其二十多年间积累的资源具有很大的整合价值。张凯说,他未来可能更加注重投资,他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久盛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拼爹”,更要拼自己 尽管对儿子充满溢美之词,但张恩玖隐约还是袒露了某种担忧。张凯的确见证了久盛事业的辉煌,从他记事起,看到的是父亲带领上千员工攻艰克难的豪迈、在各种颁领活动中的风光无限,久盛地板在全国市场攻城略地。 也正是因为看到更多的是父亲的辉煌一面,最终影响了张凯做出了接班做实业的选择。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度对IT行业兴趣颇浓,“念大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实际上受父亲的影响更大,已经潜移默化喜欢上了财经类的事物,尤其对企业管理很感兴趣。立志回久盛,这是我的兴趣使然”。 然而,张凯毕竟没有见证父亲的第一次创业。上世纪80年代初、张恩玖从事兔毛经营时,“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啃馒头、喝凉水、宿车站;同时,也正是生活的艰苦、创业的艰辛磨练了张恩玖的意志。作为接班人,儿子对久盛企业精神中艰苦奋斗、勇担责任等基因,遗传多少?而张恩玖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我经过二十多年打拼,觉得最宝贵、最珍贵的还是我们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个精神才是久盛传承过程中最需要保持的核心内容。” 中学时光在杭州度过,大学时光在英国度过,张恩玖又长年把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与经营上,父子间聚少离多并不难想见。一方面,父亲以让儿子得到最好的教育的初衷,把张凯送离自己身边;另一方面,张凯也因为早早离开家庭,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张恩玖回忆说,儿子从小学业优异,中学来到杭州,生活早早开始自理;而父亲以身作则、身教言传,也让张凯从小努力追求上进。刚进杭州文澜中学初中学习时,张凯甚至没有学号,严格地说,是一名旁听生。通过三个月刻苦努力学习,他为自己争取到了学号,得以直接在杭州参加升学考试。在杭州学军中学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长期独立生活的经历对张凯开始发生正面的影响,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更加独立,培养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这为他此后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大学开始系统学习经济学理论之后,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父亲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父亲“一插到底”的管理风格,他就很不认同,“父亲白手起家,从一个高中生成长为思维缜密的企业家,并养成了事无巨细都要经手才能放心的管理风格。他甚至会直接管理到最底层的一线的员工。在企业比较小的起步阶段,喜欢管理、心思缜密固然对企业经营带来了好的一面,成本也更省;但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这样事无巨细就会限制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父亲必须相信团队和自己建立的制度,并让制度在企业运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张恩玖虚心接受了儿子的批评,“我感觉,父亲这两年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他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团队建设方面。他真正认识到,久盛现在已经是一群有着文化认同感的人共同的事业平台,这要求他必须信任同事们。完成这个转变之后,久盛管理团队明显发挥出了更大的力量”。 回到久盛上班后,张凯已经习惯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7点不到就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他每天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陪同父亲参加企业内外的各种活动;二,与集团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沟通交流,以了解管理团队想什么、做什么?与同事交流之前,张凯通常会在行业动态、政策动态等方面做一些功课,进而通过管理层对岗位所提出的意见,来了解久盛制订的战略是如何得到执行并实现的,“我比较关注各个部门的配合与衔接,这些天了解下来,感觉我们在零售渠道、工程渠道上都有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在儿子身上,张恩玖看到了张凯成为一名实业家所必备的潜质,“他已经学会一种胸怀。这种胸怀是企业凝聚人才、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他开阔了视野。他常常以英国对比中国,与多数人不同,他没有因为两国之间基础差距巨大而牢骚满腹,看到的却是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商业机会”。张凯同时也承认,“即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现在的就业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创业。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英国地铁,设施已经很陈旧了,但没有人去修,那里的人缺乏创业创新的激情。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农村的消费潜力都是巨大的。最重要的是,我甚至有机会当老板,有机会把企业做大,回国发展无疑是理智的选择”。在与张凯的交流中,记者觉察到了他表露出来的骄傲与感恩,对家庭、也对祖国。 “下基层,学技术;到中层,学管理;做高层,学战略。”关于对儿子的培养理念,张恩玖总结了这三句话,“这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年的交接班期间,张恩玖对儿子给出了具体的考核指标:一,张凯能够独立出任总裁,久盛控股集团将发展为五、六块业务、五、六个企业,以及五、六个品牌,张凯必须从战略层面做统筹兼顾;二,集团将把总部放在杭州,因为那里的资源要素更加全面、更加集中,有利于久盛进行资源整合,这项工作,张凯必须担起重要职责;三,张凯必须通过自己的力量,独立创新一块业务,并整合进集团公司。 “经济发展到今天,现实社会对二代接班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个人认为,他们肩上的压力比我们当年还要大。比如,久盛有一千多名员工,他们要生存、要发展,这种责任不容推卸;另外,对社会、对国家、对环境,企业也有着全面的责任指标。拿我个人来说,企业做大了、做好了,体现了我的社会责任;但这个责任远没有结束,还必须把久盛的企业精神传递好。传承本身就是企业家必须担当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久盛交接班能不能成功,它关乎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张恩玖、张凯父子处于高度亢奋的创业状态。 对于父亲来说,他发自内心地希望把夯实久盛的基础,“我不能把一个混乱的、或者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交给儿子。久盛处于转型期,规范化的管理、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良好的品牌形象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而张凯则认为自己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把久盛事业成功的基因传承下去;二是在创新方面做出成绩,“无论是在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上,或者投资方面,哪怕是一个新的产品、新的企业,我都要为这个企业的创新,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张恩玖看来,社会环境、社会责任、市场变化等因素,无一不在逼迫着他和久盛团队不断创业、努力创新。 对张凯的采访刚结束,他就拖上行李箱从南浔出发、去赶当天杭州飞往北京的航班,“这是为了赶去参加明后天清华大学举办的税务经理高级研修班课程。回国一个月,张凯还没有好好休息过……”。目送儿子离去的背影,即使如张恩玖这般坎坷创业近三十年磨砺出来的铮铮铁汉,也流露出了一丝父亲的柔情。 张恩玖主要经历 1977年:高中毕业 2004年:南开大学总裁研修班毕业 2007年:清华大学EMBA毕业 历年所获主要荣誉包括,中国木材行业突出贡献企业家、湖州市优秀创业企业家、湖州市2006年~2008年度优秀企业家、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企业家、中国地板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地板行业年度风云人物、中国地板行业年度先进人物、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评定的个人成就奖、2010年中国林业产业年度人物、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民营企业协会常务理事、湖州市政协委员、浙江省地板协会副会长、湖州市民营企业副会长。 张凯主要经历 1997-2003年:南浔实验小学 2003-2006年:杭州文澜中学 2006-2009年:杭州学军中学 2009-2010年:上海中英国际学院 2010-2012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