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续关注的“巨人吞钱”事件引发网友强烈关注。目前正值春运订票高峰期,假冒12306和订机票的钓鱼网站近日大批涌现,而通过微博营销假耐克、假名牌雪地靴的促销广告也层出不穷。 根据最新的《2012年中国信息安全综合报告》,微博、微信、二维码已成病毒传播主要平台。让网名防不胜防的是,浏览网页、下载文件、搜索图文、刷微博、看邮箱、网购都有可能遭遇陷阱。为此,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曾制作专门防范手册,为市民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史玉柱回应仍存疑点 针对“巨人吞钱”事件,近日@史玉柱在微博上称:犯罪分子网上欺诈流程:1透过聊天工具等向受害人传播木马病毒。2控制受害人银行账号。 3将钱转入盛大、巨人等各大游戏公司的犯罪分子控制的游戏账户。4购买点卡或道具并立刻转移。5再卖给正准备充值的消费者,换取人民币;防范关键是防电脑中毒,别接受陌生人发的文件,被盗立刻报警。与此同时,@巨人网络也发布了“巨人网络关于防止网银欺诈的声明”。 然而,对于史玉柱和巨人的解释,不少受害者却表示质疑。 网友@就可不可提出,不是病毒惹得祸,是现在的密码系统有缺陷。网友@符卫娟表示,还好意思在这里说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你们公司有问题,为什么基本受害者的钱都进了你们的账户,为什么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你们公司,提供相关资料,你们都不理我们这些受害者。 “网络钓鱼”瞄准微博微信 在QQ、MSN上骗钱已落伍,某杀毒软件公司近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信息安全综合报告》显示,去年该公司系统共截获新增病毒样本1181万余个,病毒总体数量比2011年上升了28.1%。其中,木马病毒886万余个,占总体比例的75.06%。恶意网站方面,去年系统共截获挂马网站516万余个,比2011年上升了48.7%;截获钓鱼网站597万余个,比2011年上升了24.38%。 报告中特别提到,黑客及网络欺诈者在盗取网民钱财的同时,还疯狂套取个人身份信息。而盗取网站用户资料和互联网第三方运维人员监守自盗的案件,也成为去年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网络钓鱼”正逐步摆脱广告点击和文字链接。报告显示,2012年,盗取用户隐私信息的病毒已占病毒总量的很大一部分。二维码、微信等移动App成泄露个人信息的主要平台。相比较广告点击和文字链接,通过微博、微信、二维码平台盗取个人信息,成本更低廉、更容易。 相关链接 信息安全协会提醒四大防范 为了提高市民防范意识,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曾制作专门防范手册。@新闻晚报法制周刊做了整理和归纳: 1.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哪些主要症状? (1)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明显减慢;(2)经常无缘无故地死机或重新启动;(3)丢失文件或文件损坏;(4)打开某网页后弹出大量对话框;(5)文件无法正确读取、复制或打开;(6)以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经常发生内存不足的错误,甚至死机;(7)出现异常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密码;(8)显示器屏幕出现花屏、奇怪的信息或图像;(9)浏览器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10)鼠标或键盘不受控制等。 2.使用电子邮件应注意哪些事项? (1)不要打开来历不明、奇怪标题或具有诱惑性标题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2)尽量不在“地址薄”中设置联系名单;(3)尽可能不要使用信纸模板;(4)设置邮箱自动过滤功能;(5)不使用邮件软件中的HTML预览功能。 3.如何辨识网络诈骗? 目前,网络诈骗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发送电子邮件,以中奖、送礼等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2)网址欺骗,如建立假冒网上银行、证券交易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3)利用虚假的网上交易进行诈骗;(4)以银行、证券、游戏运营公司等名义要求提供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诈骗。为了防备网络诈骗,用户在访问相关网站时,不要通过搜索引擎或不明链接直接点击进入,应核实确认该网站的正确网址,以防掉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4.网上购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核实网站资质及网站联系方式的真伪;(2)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慎重直接使用个人的银行账号、密码和证件号码等敏感信息;(3)尽量通过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切忌直接与卖家私下交易;(4)在完成交易后,保存交易订单等交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