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科技资讯网站CNET今天撰文指出,谷歌正在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来推广谷歌眼镜,即取悦开发者、做好前期宣传、赢得主流市场。但文章还指出,技术创新才是“硬道理”,倘若谷歌眼镜的性能最终不及预期,谷歌的这些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以下为文章全文: 周三清晨,美国西海岸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谷歌却又采取了一项措施,向全世界隆重推荐谷歌眼镜。 谷歌在一个网站上推出了有关谷歌眼镜的最新视频,同时开始回答涉及这款设备的基本问题:它看上去如何?能干什么?在与芭蕾舞女演员跳舞时能用吗? 除了谷歌眼镜的新视频,谷歌还专门准备了一项比赛,以吸引美国早期用户关注。比赛的要求相当简单:“请您通过Google+或Twitter告诉我们,如果您拥有了谷歌眼镜,会用它来干什么?” 谷歌将在2月27日公布参加此次比赛的选手名单。不过,即便成功入围,参赛者若想获得一副探索者版(Explorer edition)谷歌眼镜,仍然需要花费1500美元。参赛消息公布以后,Twitter上迅速充斥着有关谷歌眼镜用法的各种创意,如记录击剑比赛每个回合的成绩,边与朋友聊天边查看维基百科,等等。 一位名为安德烈·托雷斯(Andre Torrez)的用户甚至说,他能用谷歌眼镜来“记录大家的面孔和所在位置,然后将这一信息提供给大型广告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目前正多管齐下,将谷歌眼镜定位为一款主流产品,在各种场合都十分有用。谷歌传统产品发布流程通常是,先召开历时一小时的媒体发布会,然后将产品发布到网上,最后开始销售。相比之下,谷歌推广谷歌眼镜的做法却一反常规,耗时数年一步步推荐给公众。 谷歌眼镜在2012年发布,但最早也要到明年才会面向消费者发售。这款产品从开发到上市,为何耗时这么长时间?原因其实很好理解:相关硬件和软件仍处于开发阶段。作为一款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产品,谷歌眼镜有能力承受晚上市的种种风险。 最终,谷歌眼镜在市场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得到用户认可。在Twitter和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上,网友对佩戴谷歌眼镜的谷歌员工冷嘲热讽,称这些人是“Glasshole”。一次,一个戴着谷歌眼镜的顾客走进某家酒吧,酒吧老板汤姆·麦当娜(Tom Madonna)见到后吓了一跳:“他们正戴着谷歌眼镜!在公众场所啊,这可是酒吧!?” 汤姆在接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记者亚历克斯·马德里加尔(Alexis Madrigal)采访时说:“你买了新手机,可以放在衣兜里,但要是换作谷歌眼镜,你只能戴在脸上。依我看,只要是特别在意自己外表的人,就不会戴谷歌眼镜。如果你是超级呆子,喜欢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对科技产品的兴趣,你可能会戴着谷歌眼镜,但你只是生活在一个虚幻的泡沫中。” 这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观点,特别是如果谷歌眼镜无法提供其在周三的视频中所承诺的体验,这种观点或许会被证明很具权威性。目前,外界对谷歌眼镜的批评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蓝牙耳机的遭遇:戴在头上,让你看上去呆呆傻傻。 蓝牙耳机在上市前四年曾售出4000万副,但随着人们认为它的外形毫无特点,销量开始急剧下滑。不过,蓝牙耳机的功能单一——接听和拨打电话,而语音通话本身就呈下滑的势头。谷歌眼镜则不然,它的目标是成为一款动态的头戴式显示系统,用于展现我们周围的世界,因此还是具有不错的卖点,吸引用户去勇于尝试。 那么,谷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家搜索巨头似乎会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来推广谷歌眼镜: 第一步、取悦开发者 第二步、做好前期宣传 第三步、赢得主流市场 取悦开发者 谷歌从去年开始取悦开发者。当时,在旧金山Moscone会展中心举行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几个戴着谷歌眼镜的跳伞运动员从天而降,现场所有开发者目睹了全过程,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上个月,在谷歌举办的“Google Glass Foundry”活动上,纽约和旧金山两地的开发者开始为谷歌眼镜开发相关应用。谷歌后来还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此次活动的照片,但对软件开发只字未提。尽管如此,它仍然成功地向不同开发者群体展示了谷歌眼镜炫酷且未来派的设计特点。几乎所有的科技新闻网站都转发了这些照片。 通过这些努力,谷歌将确保在谷歌眼镜上市之时,会有各类配套应用供用户选择,其中可能就包括目前智能手机上使用的应用。Evernote CEO菲尔·利宾(Phil Libin)曾表示,从看到谷歌眼镜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想象Evernote能与这款设备协作的各种途径。 但是,Evernote公关部门在被问到,是否参加了上月的Glass Foundry活动时,他们却拒绝对此发表评论。谷歌眼镜若想取得成功,类似Evernote 这样的应用必不可少——用户熟悉的应用会提升奇特的新设备的吸引力。 做好前期宣传 谷歌战略的下一步就是,吸引并建立一支“布道者”大军,让他们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宣传谷歌眼镜。自谷歌眼镜发布以来,谷歌就经常举办活动,向造访山景城总部的客人以及出席其派对的嘉宾展示这款创新设备。此外,谷歌还专门举行演示活动,向科技记者介绍谷歌眼镜的种种特性。 作为这场营销推广的高潮部分,在纽约时装周上,谷歌还让黛安-冯芙斯滕伯格(Diane Von Furstenburg)品牌的模特,戴着谷歌眼镜走秀。而且,谷歌员工也越来越多地佩戴谷歌眼镜在野外现身——在这些日子里,谷歌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几乎每天都会在公开场合使用这款产品。谷歌眼镜正是由布林掌管的Google X部门开发的。 这一切都是在为谷歌眼镜造势,因为提前接触过谷歌眼镜的人,定会向周围朋友炫耀他们使用该设备的体验。迄今为止,谷歌已成功掌握了这种诀窍,不失时机地展示谷歌眼镜,而效果就如同举办真正的发布会一样,令谷歌眼镜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此类举措会给谷歌眼镜积累更多的“布道者”。例如,谷歌周三发起的竞赛活动已在Twitter 和Google+上面引起极大反响。参赛者无疑会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创造性用法,最终会使得谷歌眼镜变得更酷。谷歌眼镜一定会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我们会集体思考两个问题:可穿戴式计算设备是否即将取得突破,成为主流产品;是否正是由于谷歌的努力,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 赢得主流市场 一旦前两个步骤顺利完成,那么赢得主流市场,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下一步。为此,谷歌必须要让那些质疑者相信,可穿戴式计算设备具有重要且独有的益处,足以抵消被路人嘲笑为“Glasshole”的风险。当然,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让谷歌眼镜做到无处不在,但谷歌如何先将它卖出去呢? 到这个阶段,传言中的谷歌自有零售店就该发挥其特有作用了。同iPhone、iPad等其他突破性设备一样,谷歌眼镜同样受益于第一手体验。抓拍照片,捕捉视频,通过语音搜索,这些功能看似简简单单,却能令质疑者突然转变态度。 倘若谷歌眼镜的性能不及预期,上述努力也将付之东流。如果用户界面难以操控,如果电池续航时间过短,如果售价不能从1500美元的价位迅速降下来,谷歌的上述策略也将没有任何意义。 人们的观念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在谷歌眼镜上市之时,可能会遭遇批评者的更多质疑。但谷歌素以百折不挠和做事有条理著称,看待问题总是能从长远出发。倘若谷歌眼镜真的在2014年大获成功,那不是因为谷歌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而仅仅是因为它在谷歌眼镜上市数年前所做的铺垫。